夏日炎炎
不少人喜欢将游泳
当作消暑的方法
其中
跳水是一种很多人
都向往的运动方式
不过
跳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错误的姿势、位置或入水方式
都可能造成严重身体损伤
跳水资料图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因为泳池跳水而导致颈椎损伤的患者。
21岁的大学生小唐(化名)在泳池跳水时,头部不慎撞击泳池底部,造成颈椎错位、脊髓受压,引发高位截瘫,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导致肺部出现溺水表现。
送往医院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立刻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为小唐实施手术,目前已转至普通病房,逐渐康复。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跳水可能会有以下风险
眼角膜损伤:跳水会对人的眼睛造成很大冲击,可能导致眼角膜损伤,出现散光。
脾脏破裂:如果跳水时姿势不正确,腹部先落水,冲击力可能会伤及内脏,甚至出现脾脏破裂等致命后果。
头部、颈椎损伤:桥下及其他河流等自然水域水底状况复杂莫测,容易碰到石头、暗礁等障碍物,如果落入的水面较浅,触及底部等区域可能会造成颈椎损伤甚至严重的颅脑外伤。
痉挛抽筋:身体大面积接触水面后,会发生痉挛和抽筋,引发危险。
如何预防跳水损伤?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姿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易琼介绍,最安全、最推荐的大众跳水方式是脚先入水:双脚并拢,身体相对直立,水的缓冲首先作用于相对强壮的足部和下肢,显著分散冲击力,极大降低头颈部直接受伤风险。
经验丰富的游泳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尝试游泳运动员式跳法:双臂伸直夹紧头部双耳后方,以与水平面呈60度夹角的方式斜插入水,这种方法是双手先入水,能极大降低外伤概率。
图源:新华网
需要强调的是,头朝下入水是专业跳水运动员的“专利”。要求极其严格,需满足水深≥3.5米、一定的专业技术、垂直入水角度控制等要求。稍有偏差,巨大的冲击力将直接作用于脆弱的头颈部,风险极高。
若想要跳水,选择安全位置也十分重要。
绝对禁区(水深≤1.8米):当水深≤1.8米时,严禁任何形式跳水,这是导致颈椎骨折瘫痪的最常见场景。即使站立时水没胸口,跳水产生的向下冲击力也足以让头部撞击坚硬池底。
跳水安全起点(水深>1.8米):当水深>1.8米时,仅可采用直立式脚入水的方式。入水前务必确认水深标识,且确保入水路径及落点无他人、无障碍物。
专业区域(水深≥3.5米):部分泳池设有专业跳台/跳板,水深必须≥3.5米,仅供专业跳水队训练使用,不建议普通人及业余爱好者进行跳台/跳板跳水。
医生提醒,一次错误的跳水可能带来终身遗憾。游泳时,应尽量避免选择跳水,而是选择缓慢入水,以便身体更好地适应水温。
业余爱好者跳水时,应牢记“脚先入水”和“足够水深”这两大安全基石,严格遵守泳池规则,让安全成为夏日消暑的最佳“泳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情享受清凉与欢乐。
(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潇湘晨报、湖南中医附一医院、新闻坊)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