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马晓晶:多学科诊疗为肿瘤患者点亮希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2: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邹杰

“医生,我爸妈都得过癌症,我是不是也容易得?”“体检报告里肿瘤标志物高了,是不是就确诊癌症了?”近日,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肿瘤科诊室,副主任马晓晶正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作为深耕肿瘤临床多年的专家,她不仅擅长立体定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诊疗技术,更注重通过科普帮助患者走出认知误区。围绕“癌症可防可治”“科学选择治疗方案”“做好疼痛管理”三大核心话题,马晓晶结合临床经验,为市民带来权威解读。

误区破解:1/3癌症可预防,早筛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癌症是‘不治之症’,家里有人确诊就慌了神,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面对现场患者的焦虑,马晓晶首先抛出一组关键数据:“1/3的癌症可以通过预防避免,1/3的癌症在早期发现后能治愈,还有1/3的癌症能通过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她强调,癌症的“可怕”往往源于发现太晚——早期肿瘤体积小、不影响器官功能,大多无症状,等到出现持续性咳嗽、血便、体重骤降等信号时,往往已进入晚期。

针对“父母患癌,子女是否更危险”的疑问,马晓晶给出肯定答复:“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这类人更需要定期做防癌体检。”但她同时提醒,防癌体检≠常规体检,需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50岁以上人群、有慢性病史者、长期吸烟饮酒或接触致癌物的高危职业人群,应重点筛查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比如有乙肝病史的人,需定期做肝癌相关筛查;有HPV感染史的女性,要加强宫颈癌筛查。

对于市民关心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等于患癌”,马晓晶明确澄清:“肿瘤标志物阳性不一定是癌症,一些炎症、溃疡也可能导致指标升高;反之,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症。”她举例说明,临床中曾有患者因CA153(乳腺癌相关标志物)轻度升高而焦虑不已,进一步做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后,发现只是乳腺增生。“肿瘤标志物更适合用于癌症治疗后的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治疗选择:多学科会诊定方案,立体定向放疗成“不开刀手术刀”

“查出癌症后,到底该选手术、放疗还是化疗?”这是患者及家属最纠结的问题。马晓晶介绍,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肿瘤科作为重点学科,已形成“立体定向放疗、化疗、靶向、免疫、中医药”等多手段结合的综合诊疗体系,会通过多学科会诊(MDT)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手术是早期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马晓晶解释,若肿瘤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就需要其他治疗手段。此时,立体定向放疗成为重要选择——这项技术被称为“不开刀的手术刀”,能精准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无法手术的患者。“我们曾接诊过一位78岁的肺癌患者,肿瘤靠近大血管,手术风险极高,最终通过立体定向放疗,肿瘤体积缩小了80%,患者生活质量也没受太大影响。”

对于大众“谈化疗色变”的现象,马晓晶直言:“‘化疗化疗,一化就了’的说法是夸大其词。”她表示,化疗虽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但如今有多种辅助药物可缓解,且化疗能有效杀灭全身癌细胞、预防转移,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更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突变基因“精准打击”,副作用远小于化疗;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治疗方向之一。

“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马晓晶强调,是否需要基因检测、选择哪种药物,需结合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结果。“比如肺癌患者若存在EGFR基因突变,用对应的靶向药效果就很好;但如果没有明确靶点,盲目使用靶向药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经济负担。”

全程关怀:止痛遵循“三阶梯原则”,生活方式影响抗癌效果

“疼得睡不着觉,还不敢多吃药,怕上瘾……”在肿瘤患者中,疼痛是常见困扰。马晓晶指出,疼痛已被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只有有效控制疼痛,患者才能更好地接受抗肿瘤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她重点讲解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一是“按时给药”,根据药物半衰期规律服药,而非疼了才吃;二是“按阶梯给药”,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对应药物,轻度疼痛用非甾体类药物,中度疼痛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用强阿片类药物;三是“用药个体化”,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剂量,最大限度减轻痛苦。“很多家属担心止痛药上瘾,其实只要遵医嘱规范使用,成瘾风险很低。临床中,不少患者因‘忍痛’延误了治疗,反而得不偿失。”

除了治疗,生活方式对癌症预防和康复也至关重要。马晓晶建议,市民应坚持“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少吃油炸、腌制、霉变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每周进行3-5次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长期吸烟、饮酒、焦虑抑郁,都会增加患癌风险。比如长期吸烟会增加肺癌、胃癌风险,经常吃腌制食品可能诱发食管癌、胃癌。”她特别提醒,有乙肝、HPV感染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癌症发生概率。

“癌症不是‘孤军奋战’,患者、家属和医院要形成合力。”马晓晶表示,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肿瘤科将持续优化诊疗技术,开展健康科普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癌症可防可治”,帮助肿瘤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责任编辑:张倩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